“家校携手,共保健康”
——预防秋冬季传染病致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秋冬季节是手足口病、秋季腹泻、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园着重加强了对幼儿秋季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以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维持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
二、秋季腹泻的预防知识,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故习称“秋季腹泻”。临床多表现为腹泻、发烧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体征。
专家们提醒年轻的父母,预防秋季腹泻的发生,注意饮食卫生,每次饮食前用开水洗烫餐具,最好每日消毒,防止腹泻的发生;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传染性很强,应及时治疗,必须注意隔离。
秋季气候干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干燥不适,易鼻出血。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饥润肺去燥等功能,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此外,适于秋冬季吃的水果还有苹果、桔子、香蕉、甘蔗、山楂等。孩子倘若发生了秋季腹泻,可给予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小儿腹泻治疗必须应用的药物),可以代替静脉输液。
三、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A型)流行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症状。
呼吸道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较好的保护自己的健康。1、勤用洗手液洗手,洗换衣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坚持锻炼身体,睡眠充足,营养充足,保持身体健康。3、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症状的病人,避免到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4、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纸巾用后扔至垃圾箱。5、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6、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7、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幼儿园采取的防控措施:
1、保健老师做好幼儿晨检工作,重点是:观察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结膜充血、皮肤黄疸等症状。
2、班级老师做好幼儿在园期间的观察工作,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送保健室处理;对缺勤幼儿每日做好追访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报告工作。
3.幼儿园采取传染病高发季节消毒措施:例如加强物品的消毒次数,白天教室开门窗进行对流通风,每天放学后开紫外线灯消毒等。
家庭及个人日常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幼儿使用的毛巾、手绢、玩具、食具、奶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家长配合园所完成以下内容:
1、幼儿因有事、有病不能来园,请您及时向班级教师请假,以便教师了解孩子未入园原因,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若幼儿在园发热,请及时将幼儿接回,并及时就诊。
2、如您的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切勿隐瞒。请您站在为幼儿园全体小朋友及家长负责的角度,及时向班级教师请假并说明情况,以便幼儿园及时地开展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卫生消毒和疾病防治工作。在家观察10日,10日后健康状况良好再送孩子来园。
3、继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请您以身作则,认真做到十五字卫生要求。“洗净手 喝开水 吃熟食 多通风 晒衣被”;加强营养,科学作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专家指出要预防传染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是要做好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2.是托幼等单位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是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含氯消毒液或84浸泡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4.是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5.是教育宝宝坚持饭前便后勤洗手,可有效预防病从口入。
尊敬的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我们的真诚心愿。相信有了您的积极配合,一定能够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感谢您的配合,并祝您全家健康、快乐、幸福!
汤山孔山路幼儿园 2020.09.24
上一篇: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关于预防诺如病毒的告家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