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教育,是指把不同年龄的幼儿按一定的比例组织起来开展游戏、生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教育模式。混龄教育是多种学前教育理论如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综合实践。
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没有与年长者的交往,将减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没有与年幼者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没有与同龄者的交往,对事物共同的体验就失去了可比较的机会和协商合作的可能。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因此,将混龄教育与区域活动整合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与同龄的区域活动相比,在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适度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愿选择活动材料,幼儿处在一个更为真实的社会性环境中,这样就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更充分的活动机会,更有效的经验共享,更有利于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及提供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大可能。异龄互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与不同年龄的同伴接触和交往,更容易形成社会性交往系统。大龄幼儿认为自己是在树立榜样,而年龄小的幼儿可以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二)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混龄区域活动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了。面对这一新的教育情境,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混龄区域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活动后的评价反思等。由于我国幼儿园混龄教育的起步晚,资料有限,需要不同班级教师充分合作等方面的原因,混龄区域活动还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合作研究的能力。这种由实践到反思再到实践的研究过程,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一篇: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