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由于现代家庭的特殊环境,使得不少幼儿失去了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主要表现为:一顿饭吃完后满桌都是饭菜;洗手草草了事,有的洗下来后身上、袖口、地上都是水;玩具玩好乱堆放,弄得满地都是等等。只有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基础,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愉快地开展一日活动。培养自理能力时,对幼儿在不同阶段应做出不同的要求。如在指导幼儿洗手时,对于中班的孩子则要求他们能将袖子卷好,按顺序、正确的洗手,能保持盥洗室地面无水。有些自我服务的内容对幼儿来说比较难掌握,也挺枯燥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应该怎样做,逼着孩子一次一次练,这种效果一定没有提高孩子兴趣,引导他们自发的去练习见效的快。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做一件事时,时间观念不强,就忍不住要催促。家长认为督促孩子越多,孩子进步就会越快。其实不少孩子学习差、习惯差,往往不是因为父母督促得少,而是因为督促过多,这样的结果往往让孩子觉得自己学习是给父母学的。孩子总被父母督促着学习,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有的家长则喜欢在孩子做作业时指责数落孩子的各项不是,一旦发现孩子作业上有问题,哪怕是小问题也极力放大,让孩子改来改去。这样,孩子不可能在父母的责备中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而且家长的唠叨、训斥,只能让孩子产生紧张、烦闷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培养孩子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兴趣。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机器,而要让孩子从小对学习有兴趣,这既能让家庭教育变得轻松,又能使孩子终生受益。孩子觉得学习好玩,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妈妈要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觉得学习“好玩”、对学习感兴趣,让学习变成孩子的一种需要。
上一篇:如何创设幼儿园的班级环境